

地面硬化施工操作工藝
1、測量放線
開工前對業主和設計單位移交的導線點和水準點進行閉合復測,復測合格并經業主和監理工程師簽認后方能施工。
測點交接→測點復測→建立施工導線網,布水準控制點
本標段的放線控制主要項目包括以下幾方面:線路中線、高程控制;
地面硬化施工流程:
根據導線、高程控制點放出道路的中線,縱向每隔10米設置一中樁和一對邊樁,用水準儀在中樁和邊樁上分別標記填挖高度,在路床平整后,根據縱坡和路拱縱向每隔離10米設置高程控制點控制基層面的標高。
2、路基土方施工首先按規定提取土樣,做各項土力學指標試驗,取得有效的參數。
A.土方開挖開挖采用挖掘機挖,自卸汽車配合運輸。開挖方式按地形情況、地質情況、挖方斷面及其長度并結合土方調配確定。
因場地已大致平整、場地彈簧土換土分層夯實。
B.路基施工排水路基施工首先必須進行排水工程,以及建立必要的臨時排水設施,保證地基和路基不受水害。施工過程中不得破壞填筑范圍以外的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;基層外測路肩等容易積水的地方,適當增加透水材料,并設置臨時排水設施;同時避免排染周圍環境,做好防暴雨沖刷的措施。
C.施工技術措施
①施工前復核水準點和導線點,測放線路中線,繪制原始斷面圖,正確標出邊樁線。
②開挖前,先派人挖坑試探施工場地內有無地下管線、文物古跡等,以確保對地下管線、文物古跡等有效保護。
③邊坡面平順光滑,無明顯的局部高低差。土質邊坡預留保護層由人工用鎬從上至下順坡修整,確保對開挖坡面的控制。
④邊坡不超挖,個別出現的坑穴、凹槽由人工先清除松動部分后嵌補,做到嵌體穩定,表面平順,周邊封嚴。
⑤施工時,先排除一切可能影響邊坡穩定的地面水,保證排水暢通。經常檢查開挖坡度和坡面穩定情況,一旦發現有裂縫開口坍方跡象或危土等應立即處理,防止因開挖不當引起失穩、坍塌。
⑥土方開挖路段應預留因壓實而產生的沉降量(其值由試驗確定),以保證開挖路段的頂面標高。
⑦路基挖方至設計斷面后,如仍留有不適用材料或發現土層性質有變化時,及時報請甲方、監理,并按要求的開挖寬度、深度繼續開挖,并按批準的填料回填壓實,路床頂面以下30cm的壓實度,或路床頂面以下換土超過30cm時,其壓實度均≥95%。
⑧雨季期間,集中人力、機械分段突擊開挖、壓實,本著完成一段再開挖一段的原則,當日進度當日完成。開挖路塹,設置縱向或橫向排水溝,以便水能及時排出,防治積水浸泡路基。
⑨對場地區域內水、電、通訊等管線施工埋填或套管埋填,并予以確認。為方便電氣儀表、工藝和其他土建施工,設置預留區,以及為砼場地設置區域。
3、墊層施工路基首先應選用含灰量大于10%灰土填筑,厚度100cm,灰土應分層壓實每層厚度不大于30cm,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。接著鋪墊30cm厚的毛片石。
A.灰土墊層施工:
灰土墊層施工應選用黃土,每層厚度不大于30cm,然后摻和石灰,總體含灰量大于10%,分層壓實,達到設計要求的標高。
B.毛片石墊層施工:
毛片石應采用較純凈的中風化強度以上的混合開山石料,開山碎石最大粒徑不超過30cm,粒徑大于10cm小于30cm的顆粒應超過石料總量的70%,并應級配良好,不得采用同一粒徑的石料。含土量不得大于15%。
毛片石墊筑后,經現場測量達到施工的厚度后,應用壓路基壓實,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。
C墊層質量控制:
(1)路基填方施工前,承包人應進行路基填筑材料的現場壓實試驗,現場試驗應進行到能有效地使該種填料達到規定的壓實度為止。
(2)在考慮填料上,應盡量選擇當地的良好土料,以保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。
(3)墊層施工應達到相應的壓實度,經現場監理及甲方驗收合格后,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。